空了星轨

世界的真相是相反的吗?放大缩小,体验具体生活细节偏差的奇妙!details
(已弃:依戒生定,因定开慧!)

沟通

抛砖引玉:孩子向父母说自己在学校受到欺负了,问父母该怎么办?


       询问孩子在学校的生活,针对某件不清楚的事情,让孩子描述具体情况,再向孩子陈述一下,以得到孩子的确认。其实,孩子的说法也只是一方面,很可能是放大或缩小了它自己的思想空间的!家长至少要对孩子回应60%以上,不过不用担心,只要有尽量关注,孩子是能感受到那份爱的;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以大人的语言去和孩子沟通,虽然可能有些困难,但尽量设身处地地从它同龄朋友的角度去和它沟通,考虑孩子遇到这件事情的困惑、感受、想法、措施,尤其请不要武断想当然,其实可以问问它的,承认自己并不懂它。(这种我总想起苏格拉底)

        极端情况,如果家长在小时候关注孩子过度且有些方面做得太好,可能让孩子误以为自己的心思家长理应懂得,有些行为是家长故意为之而造成误解。

        家长需要敏感,孩子提到班里发生的许多事情,但它为何提这些、提这几个人?尤其孩子反复提到的人和事!如果总得不到回应,孩子就倾向于不再向家长吐露这方面的心声。

        甚至被欺负了,孩子也不会想到要告诉家长;但也许也可能是孩子不知道这种事情需要说。(有可能是担心,觉得家长不需要知道或者怕而不敢说给别人)

        家长也不要想替孩子解决问题,很多问题是需要孩子自己去做,家长只是引导;我们应当给其适当的自由度,而不是让其按照我们的方法行事。请想想这是为什么?

       必要时父母才需要出面解决,但切记以暴制暴,造成难以控制的局面。

       在一个刘教授分析的案例中,一个长大的孩子诉说自己从小就只喜欢音乐;问他喜欢音乐中的什么,他说喜欢音乐那些的所有部分。由此可见他大概率是对他自己为何喜欢音乐只有模糊的认知。一个小孩不太可能从小就对喜欢的东西太过偏颇,尤其还只喜欢一项。

       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。在这个案例中,妈妈对孩子说爸爸的坏话,加上爸爸对妈妈不好,孩子觉得爸爸对自己也不好;而且妈妈不选择离婚(原因未知)。孩子可能因此从小就对男性产生仇恨心理而造成无法预计的后果。从孩子口中得知,妈妈之所以嫁给父亲,是舅舅选择的父亲。舅舅敢走了其他妈妈的追求者们。也许就是妈妈把对哥哥的恨进行了转嫁。有可能是更上一辈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,也有可能是别的吗?当然,我倾向于小孩最初是不知,也许是没有机会和异性相处而不懂,再加之这些才产生后来的影响。

       衣食方面的关注,其实到小孩3岁就差不多了!但之后还是要关心小孩所思所愿,其心理的发展。比如,3岁后就知道渴了;可以适当询问孩子是否口喝,而不是要求。

       心理学上放手不是指父母从此直接不管,而且要让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,即这与父母分开来之,请允许孩子的其他可能性,请尊重它是与你不一样的。

       另外,孩子不想说,也请给它拒绝说话的权利;你可以多说说你的各种猜测及感想,如果孩子觉得听够了,你也要根据情况而调整。比如“你是不是知道了啊?额,我啰嗦了哈”“这个不要着急,慢慢来,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,一口吃不出个胖子”“现在想不出来,咱不想了,好好玩就对了,以后想到再说”。

       甚至“有些东西语言是很贫乏的,慢慢玩”“现在做不出来,咱不做了,好好玩就对了,过段时间感觉想试咱再试;或者到时候再问问会的人,我给你说有些东西会的人都不知它为何会的”。“我是不是说错了,额,那你告诉我是什么,好吗?”

       父母的情绪其实是有影响到孩子的!典型的情绪控制例子就是因为孩子成绩高了父母就非常高兴,而孩子成绩低了就很悲伤。为何不询问它如何导致这样的原因后,再陪它一起想办法成长呢?当然父母只是引导者,可以提供经验,但主要还是看孩子会如何而不断根据情况调整策略;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。

       最让人吃惊的是刘教授提到爱情也可能是因为对方的缺陷而在一起!比如有人爱报怨,有人可能需要别人的这种,从中获取其需求?这也是匹配,相互的缺使得适配。

       女方强,在养男方,相当于养一大一小俩儿子!男方其实也是在忍一部分的才能接受。

       还有的女方说男方不好,男方在外边被评价为好人;这说明啥呢?

       可能是因为男方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如此,所以在外面表现得很好;这样导致女方如果对外人说他不好,会怎么样呢?


受创伤不一定出问题,很可能是掩盖致使它生病!!!!

评论
热度 ( 2 )

© 空了星轨 | Powered by LOFTER